单击游戏交流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回复: 0

体育游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4 17: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批农民拥进城市成为农民工。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在自己进入城市的同时并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让他们接受城市里的教育。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父母的一方或委托其他人照看,于是出现了父母一方或双方与孩子分隔两地的局面,因此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产生了。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亲情的缺失,与父母缺乏交流沟通,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的偏离,引起了留守儿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所以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根本上帮助、促进其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受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也必将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自2002年以来留守儿童问题就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健康成长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虽然有很多,但大部分是医学领域和心理学文献综述的研究,没有推广性和应用于实践的可行性。在体育领域还极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因此从体育游戏这一儿童喜爱的手段入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有较高的应用和实践价值。
1.留守儿童及其心理问题
1.1.留守儿童概念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由父母中的一方或者是由祖父母或亲戚代为抚养、监管、教育的儿童。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其年龄范围在0到18岁之间,但便于研究的开展,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年龄在6至16岁的留守儿童。在这个阶段的留守儿童大多正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疏导,很容易使他们走上极端。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由于亲情的缺失,和不当的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1.2.留守儿童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杨素苹的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了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的性格。孙晓军等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友谊冲突和背叛,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预测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另外还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突出,比非留守儿童人格内倾,情绪紧张,掩饰度高,其中男生比女生更严重。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次调查过程中通过和留守儿童交流沟通,以及和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学习焦虑带来的自卑与自责
部分留守儿童将父母外出打工归因于为了他们的学习,所以在学习上承受过重的负担。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出现分数下滑的现象,就容易产生自己不如他人的想法,由于没有父母的疏导,他们的这种想法无人倾诉,只能放在心底,慢慢的就出现了自卑心理;同时他们也会感觉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从而产生深深的自责。
1.2.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
留守儿童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的正常交流和沟通,内心容易产生孤独冷淡。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让他们学会自己去默默承受,没有了正向的鼓励,他们便不愿与人交流。从而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由于受农村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孩子普遍都比较羞涩,表现得比城镇孩子胆小,但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胆小。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敢和老师说话。
1.2.3.自私、自我保护心理
留守儿童除了在情感上不愿与人交流外,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他们也不愿与人交流,因此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对他人缺乏热情,不会主动帮助他人。父母不在身边,孤独的他们会更加的脆弱,因此他们会更害怕受伤害,在一些小事上也会做出过激的表现。
2.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在本次调查的中小学,学校虽然开设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课程基本上是流于形式。首先是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指导方面的老师,因此任课教师都是由其它科目的老师兼职;其次上课的形式多是一自习或是课外自由活动为主,因此失去了开设该门课程的意义。
2.2.重视学科教育轻视心理健康教育
本次调查的学校也专门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并予以了一定的帮助,但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和生活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关注甚少。
3.体育游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1.体育游戏及体育游戏的特点和功能
3.1.1.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活动之一;是指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为主要目的的特殊体育活动。
3.1.2.体育游戏的特点
首先,体育游戏具有活动性、竞赛性、群众性、约束性、组织性、层次性、情节性、技巧性、灵敏性、科学性、优美性、表现性、保健性和规则性14个基本属性。其次,体育游戏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参与者即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竞争,又在竞争中体验快乐,同时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释放其不良情绪和压力。特别是体育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和约束性对对参与者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3.1.3.体育游戏的功能
体育游戏具有一定情节和竞赛因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很强娱乐性和创造性,可较大程度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体育游戏不仅具有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的作用,而且具有开发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改善心态的作用;它还具有培养人遵纪守法、挑战困难、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教育功能
3.2.选择体游戏用于调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一种家庭结构不完整的情况下,得不到基本的心理满足,常年与父母的分离使他们在情感上与父母产生疏离,而临时监护人也常常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变化,使得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心理交流机会。这种情绪、情感障碍的长期积累往往使留守儿童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的性格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等缺陷性格。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调节他们的心理健康人们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
不少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能很好地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让留守儿童去参加单一的体育锻炼难免枯燥乏味,使他们缺乏参与热情,那就谈不上调节心理健康了。但体育游戏就不一样了,它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比普通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具有更强的娱乐性、趣味性,能够较好地调动参与者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快乐地进行锻炼,并在锻炼中释放不良情绪和压力,从而起到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
3.3.留守儿童参加体育游戏实况分析
本研究历时近六个月,跟踪研究了小学三到六年级的120名留守儿童,和初中一至三年级的280名留守儿童,在此期间对研究对象开展集体性体育游戏实验活动将近20次,分析实验前后留守儿童的具体表现情况对比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在实验前后心理和行为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变化。
3.4.体育游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4.1.体育游戏可以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与勇气
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游戏让缺乏自信和勇气的留守儿童参加,在游戏中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让他们体验成功,获得正向激励,从而建立自信。游戏难度的控制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挑战,发展他们的勇气。
3.4.2.体育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团队精神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但对于从小缺乏交流与沟通、性格孤僻内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本来就很难融入一个集体更不要说团队意识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是一项有趣而特殊的教育方式,大部分体育游戏要求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间的竞争。因此要求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共同配合,靠大家的智慧和协作意识去取胜。同时游戏的竞争性也会在团队中形成一股要“赢”的力量,会促使团队成员形成共同的目标,在统一目标的激励下,成员便会为了集团的荣誉而一起奋斗,从而克服狭义的个人主义,发展参与者的团队协作精神。
3.4.3.体育游戏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因学习焦虑带来的压力
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一直认为学习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也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因此学习带来的压力成为了他们精神上最大的负担。申春梅的研究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通过体育游戏的干预,实验组成员的学业压力反应水平有所下降,体育游戏能有效地缓解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因此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组织引导留守儿童多进行体育游戏活动锻炼,有助于他们缓解学习焦虑带来的压力,适当的体育游戏活动可以使他们获得身心的放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4.4.体育游戏可以促进留守儿童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排解孤独,有利于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他们大多没有安全感,也不喜欢与人沟通和交流,从而造成了他们内心的巨大孤独,甚至是形成孤僻的性格。张皑平、杨德兰等人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留守儿童孤独感呈递增趋势。首先,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几乎所有的儿童的喜欢游戏,因此体育游戏能很好地激发留守儿童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弱化他们孤独的情绪体验,从而调节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即便是孤僻内向的留守儿童在体育游戏中也会增加他与其他同学的沟通机会,以此加深彼此的了解,这样也为留守儿童的交友提供了机会,加强了他们与他人的沟通,有利于他们排解孤独的情绪。
3.4.5.体育游戏可以培养留守儿童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走上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留守儿童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一些对抗性的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竞争性,而且对参与者的体能也有很大的挑战,在集体荣誉和游戏本身的激励下,参与者必须挑战困难、坚持到底,从而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4.6.体育游戏的约束性以及在游戏过程中角色的扮演有助于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理解他人
任何体育都是有规则、有条件限制的,游戏的约束性能够影响留守儿童,使他们克制个人欲望和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留守儿童遵纪守法的意识,规范他们行为的自觉性。在游戏中角色的扮演,让他们对不同位置上的个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诱发他们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考虑问题,因此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换位思考的思想的形成,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极端思想的形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游戏在农村中小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农村地区体育课程设计单调,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不高。
4.1.2.农村地区中小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甚少,没有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
4.1.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体育游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他们缓解压力、加深交流,并可以很好地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
4.2.建议
4.2.1.体育教师应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是师生关系,不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以朋友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早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也更容易让留守儿童对教师建立起信任,主动和教师交流情感。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的同时也可以参与游戏,这样可以让游戏的氛围更加宽松、活泼、和谐,也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交流变得更加自然、随和,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近、牢固。
4.2.2.应结合留守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
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确定发展和培养目的,有目的地选择体育游戏内容。例如,要发展留守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一般就要选择集体性的游戏项目,如十人九足这样和要求集体协作较强的游戏。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问题特点,设计合理的游戏内容,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从而达到改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的作用。
4.2.3.科学合理地组织
开展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善体育的教学功能,帮助促进学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组织体育游戏时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在游戏前,要向学生说明该游戏的名称、目的、意义、方法、规则,让参与者有正确的概念,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游戏中,应观察留守儿童对游戏的兴趣、情绪,及时控制游戏,确保游戏达到预期的目的。游戏后,要认真总结游戏的情况,总结游戏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提供信息。
4.2.4.体育游戏的难度要适宜
在创编体育游戏的时候,应注意游戏的难度,根据游戏的参与留守儿童的年龄及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难度。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是无法达到,这样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并且能够激励他们不断挑战,发挥他们的拼搏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单击游戏交流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